為推動國產油茶栽培知識於中部地區落地扎根,強化農民栽培實務與管理素養,由農業部農糧署委託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辦理之「114年度油茶栽培管理課程-中部場次」,已於114年4月29日假台中市東勢區公所辦理完成,吸引58位農民與業者參與。農業部農糧署張文怡簡任技正開場表示近年油茶產業參與度日益提升,顯見農民對其發展潛力與價值的高度關注。農糧署期望藉由本次課程,協助農友精進田間管理技術,進而有效提升油茶單位面積產量,並鼓勵現場與會者踴躍提問交流,將學習與實務應用緊密結合。
活動大合照/農糧署張文怡簡任技正開場說明
整合田間管理技術,優化產業基礎
本首先由臺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代表開場,說明113年度國產茶籽評鑑推動成果,指出田間管理輔導與品質檢測機制已有效帶動業者整體技術水準提升,農民回饋經專家輔導後,油茶產量與品質均有顯著成長。會中並以花東地區農戶案例為分享,說明農友參與田間審查與接受後續輔導建議後,在栽培品質與生產管理上取得明顯進展,藉以激勵中部地區農民持續強化田間管理技術。此外,課堂同步介紹「好思平台」作為國產油茶知識的數位學習管道,協助農友透過網路資源彈性學習,突破時間與地點限制。學會特別指出,農友可透過線上課程強化田區管理操作,逐步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未來結合線上線下混成學習模式,將是農業技術穩定進修的重要趨勢。
精準栽培管理,從根本提升產量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徐錦木助理研究員主講「油茶經濟栽培概論」,以果樹管理模式為例,深入解析油茶在不同生育階段的管理重點。徐研究員指出,油茶結果率低常與花芽分化不良、養分競爭有關,因此建議在6-7月花芽分化關鍵期,加強控制新梢生長勢與施肥策略;並介紹全年施肥、水分管理曆,協助農民掌握休眠期、萌芽期、膨果期各階段的養分需求調整。課堂中特別提醒,過度旺盛的新梢生長容易導致落果,需適時進行冬季修剪,維持良好樹形,促進養分分配與光照利用。徐助理研究員也搭配案例修剪圖卡,說明修剪角度、枝條配置與結果枝養成方法,讓學員對油茶栽培有更具體且可操作的技術理解。
臺灣農業科技運籌管理學會說明「好思平台」線上教學資源/中區改良場徐錦木助理研究員說明以果樹栽培管理說明解析油茶種植
轉作實務經驗分享,強化產業信心
隨後由財團法人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王明仁指導員分享「檳榔廢園轉作油茶」實務經驗,針對休耕地的管理及轉作布局做系統化解析。王指導員分享南投水里地區轉作案例,從初期土壤改良、高濃度鹽肥灌注抑制病源,到坡地排水設計及油茶適栽品種選擇,層層拆解轉作必備步驟。課堂中也提醒轉作常見誤區,如未妥善調整鹽分與pH值、忽視土壤結構恢復,容易影響油茶活根與後期生長,並提出實際改良建議。現場農民針對自家園地條件踴躍提問,與王指導員互動熱絡,展現強烈的實務應用意願。
王明仁指導員說明檳榔轉作事宜/農民們認真聽課
加工應用與田間參訪並重,全面建構生產實力
本場課程由東榮農場蘇光明場長主講,結合室內課程與田區參訪,介紹油茶從採後處理到栽培管理的實務重點。課程中,蘇場長說明脫殼、乾燥、榨油與精煉流程,特別指出人工脫殼破損率高、效率低,相較之下,機械脫殼可提升處理速度並保留種籽完整性。乾燥方面則建議使用冷風設備,避免高溫造成油品風味流失;榨油與精煉以低溫物理方式操作,更能確保品質穩定。接著,蘇場長帶領學員參訪田區,介紹樹型修剪、水分管理與病蟲害防治等要點,並強調良好田間操作是確保油品品質的前提。學員現場反應熱烈,針對機械應用與田間整合作業踴躍提問,顯示對產前產後全流程管理的高度關注與應用意願。
蘇場長以簡報方式說明採收重點/蘇場長針對自動脫殼機進行解釋說明
蘇場長針對冷風乾燥機進行解釋說明/蘇場長於田間解釋狀況
學員正向回饋,肯定課程效益
本場課程設計兼顧基礎理論與實務應用,學員反應熱烈。多位農民表示:「以前只知道修剪要做,但不懂每個時期該剪哪些枝條,這次聽完覺得很有方向。」、「過去只靠感覺施肥,現在知道要根據花芽分化期做施肥調整,對產量應該很有幫助。」也有學員指出:「了解從採收到榨油整個流程後,對品質控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整體課後回饋顯示,農民普遍認為本次課程內容紮實實用,對於強化油茶產業技術升級、提高未來生產效益具有高度助益,期盼未來能持續辦理相關主題進階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