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農校學生對國產雜糧產業的實務認識與就業想像,本學會受農業部農糧署委託,持續推動「高職農校生國產雜糧職場觀摩體驗活動」,本次活動於114年10月16日舉行,帶領岡山農工師生共29人實地進入農業生產與加工現場理解作物,從田間管理到產品開發的整體鏈結。上午走訪「鹽水區農會」,聚焦硬質玉米栽培與高粱輪作模式;下午則前往「西港區農會」,體驗胡麻產業鏈的加工與油品永續經營實踐。
圖1.大合照
鹽水區農會:硬質玉米契作與田間導覽,理解雜糧復興的關鍵
由鹽水區農會講師介紹近年推動雜糧輪作的策略與輔導經驗。在講師的帶領下,學生認識鹽水地區的雜糧輪作模式,了解農會如何協助農民穩定生產與行銷。面對學生提出的農民收益與氣候挑戰問題,講師也逐一回應,現場互動熱烈。並參觀鹽水區農會產銷部,展示多項由農會開發的加工產品與其他國產農產加工商品,師生們對農會產銷超市的環境美輪美奐、產品種類多元印象深刻,認為農會通路展現出新的面貌與活力。
圖2.農會超市參觀介紹 圖3鹽水區農會講師介紹近年推動雜糧輪作的策略與輔導經驗
田間參訪由農友謝大哥帶領,實地觀察硬質玉米的生育情形,說明病蟲害防治與土壤管理,面對人力短缺,自己特別去學習考證照,使用無人機防治噴藥,並示範省工機具的使用與田間作業重點。有學生對秋行軍蟲防治特別感興趣,謝大哥也分享如何在玉米上黏藥的防治方式。
圖4農友謝大哥示範大型省工機具 圖5講師分享玉米在不同成長時期須執行的田間作業
透過此次導覽,學生更清楚了解農會在輔導農民的用心及契作如何保障農民收益的作用,並看到從田間到產品的完整產銷鏈運作。
西港區農會:胡麻的香氣與工藝,從冷壓榨油到品牌故事
下午行程轉往西港區農會,以「胡麻」為主題展開參訪活動。由青農杜碩庭講師在胡麻故事館介紹產地特色與採收方式,說明芝麻與水稻輪作如何減少病蟲害,並讓學生了解焙炒溫度與胡麻油香氣的關聯。
圖6胡麻故事館講師與師生大合照
隨後在農會講師帶領下,學生進入胡麻前處理室與榨油廠,觀摩從清洗、焙炒到榨取的各項步驟,認識地方加工流程與品質控制。胡麻田間導覽中,學生實際體驗背負式農藥桶操作,學習防護裝備穿戴與噴灑管理的重要性,感受農業作業的專業與細節。
圖7. 講師介紹胡麻通過不同網目進行大小篩選 圖7. 講師介紹胡麻通過不同網目進行大小篩選
圖9.老師同學對於胡麻蒴果十分好奇 圖10.學生於胡麻田體驗背負式農藥桶操作
師生回饋|從教室走向田間,理解專業、技術與責任
學生們在回饋時表示,這次參訪走進從鹽水區的農業現場,認識了大型的農機具、硬質玉米和酒釀高粱種植和管理要點,它們都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因為全球天氣變化大,農業不能一成不變,要依照現在的氣候來選擇適合的新品種,才能確保收成穩定。還有來到西港區胡麻產地,認識到台南一號黑芝麻的種植和加工,它的油脂香氣濃,適合做芝麻油和芝麻粉等產品等,從種植到加工都要細心管理,才能做出品質好的農產品。看到農友的親身分享,學生們也體悟到在農業中要學的東西非常多,不能只會一種專業,除了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外,還要懂得銷售、 市場行銷,以及人才管理,才能讓農場整體運作更順利、經營更有效率。
期許這一次的觀摩體驗會在學子們心中發芽—在未來的某一天,成為他們投身農業、設計技術、或推動永續的起點。而這,正是走出校園來到農業現場體驗最動人的意義所在。本學會將持續透過職場觀摩與跨域體驗,深化青年學子對農業科技與雜糧產業的理解,培育具實作力與產業思維的新世代人才,為臺灣農業的永續發展注入創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