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識營】探索原鄉特作六級化亮點

       本學會於110年4月7日辦理「原住民族地區特作產業共識營」,由本學會鄒篪生榮譽理事長擔任主持人,邀集公部門、學術單位與產業代表近20人,期望匯集各方意見,探討原民地區特作產業未來發展方向與目標願景。

       鄒篪生榮譽理事長認為原鄉產業除了追求品質穩定、提高產量之外,更要從既有的通路中,發展原住民產品的特色與價值,才能在市場中找到立足之地。宜蘭大學王進發主任首先介紹具發展潛力的物種特色,如山茶、馬告、山葵、大豆等。

       原鄉特作生產者分享,包括栽種馬告的烏來泰雅生產合作社周志國理事主席,認為原民地區分布廣泛,同物種在不同產地的香氣與風味有別,如何藉此發展地方特色的產品是關鍵;瑪布隆有限公司柯春伎負責人以機械化生產大豆,認為產品以通路導向是重要考量,除了品質與供給量穩定,有機種植也可提升產品競爭力;大同鄉觀光休閒產業發展協會曾勝二理事長則強調開發農業體驗活動、生產部落特色食材,與結合原民故事與生態議題,以提升農產附加價值。另農委會藥毒所黃莉欣副研究員表示,原民地區有機/友善農業若開始擴大規模量產、推廣時,更需注重引進防治資材,及配合的管理模式,以達發展永續農業與原鄉農作的目的。
 

       所有與會專家針對馬告、山茶與大豆3項作物進行分組討論,建構潛在發展的營運模式,以作為日後作物產業化的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