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會】辦理「原鄉林畜多態模式發展座談會」—產業出題,學研解題

  為解決原鄉現有林下作物與放牧畜養合法性問題,本學會於109年12月8日於沃田旅店協助原住民族委員會辦理「原鄉林畜多態模式發展座談會」,本座談會由宜蘭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王進發主任擔任主持人,邀集全國各地原住民族農畜產業代表共20位,及學術專家11名共同參與,研議原鄉地區農業發展策略,作為未來科技計畫規劃之基礎。

 

  本座談會共分為兩場次,分別針對「林下作物多態模式」與「原鄉地區畜業發展」進行討論。第一場次「林下作物多態模式」邀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許賢斌技正講述「林下經濟經營使用審查作業要點簡介」,內容包含林地現況、政策緣起、案例分享等;以及邀請國立嘉義大學園藝學系洪進雄教授分享「原鄉特色作物農產業發展推動實務經驗」,介紹原住民地區生態旅遊之特色盤點、案例評估、原鄉特色植物等。

  第二場次「原鄉地區畜業發展」,則首先由台灣農學會林瑞蓬秘書長講解「畜牧場登記相關規定」,內容涵蓋畜牧法、畜牧法施行細則、畜牧場主要設施設置標準等,再邀請國立中興大學李淵百名譽教授分享「原鄉林下放牧土雞復育與實務經驗」,包含土雞之選育與養殖、原鄉雞常見問題、實際案例分享等。兩場次會後皆安排多元討論,透過原鄉業者與專家交互問答的方式,解決業者於經營林下農畜業時所遇之關鍵問題,促進與會人員意見交流。

 

 

  林下經濟方面,業者提出林下養蜂建議經營規模過小,難以進入市場,金線蓮缺乏加工技術導入,以及尚無林產溯源認證機制,使產品於市場識別性不足等問題。經由林務局與專家學者回應,業者可釐清對於林下作物擴大種植與推廣相關措施之疑慮,如獎勵造林之土地2年後即可申請林下經濟;林下養蜂若面臨蜜源不足的問題,可申請進入國有林班地進行放養;擴大種植規模時申請管線與機具室配置之要點;以及未來將開放更多可種植作物,如山茶等,與推行林業副產品的識別機制。

  竹業方面,原住民族委員會高文斌科長則提及於禁伐補償條例下,竹林面臨缺少疏伐與撫育之問題,蔓延過快的竹林可能失去水土保持效益,最終不具禁伐補助條件。但其實於新竹尖石等地,有竹子原料需求的業者相當多,顯示竹業具有一定的發展潛能。透過提升上游竹或木的產值,發展經營專區,竹產業可為原鄉地區多元發展的一大方向。

  畜牧方面,農民提到現以友善環境之飼養方式並無汙水排出。林瑞鵬秘書長進一步補充,如低於規範隻飼養頭數,則不須建置汙水處理設施。專家提出,結合林下經濟開放作物項目,依部落區域盤點其優勢,可將畜產品結合當地獨特元素或特色作物,如山胡椒、蘭嶼豬等,並導入學研單位之加工產銷、驗證推廣等關鍵技術,以作出市場區隔性,提高森林副產物之附加價值,創造合理利潤,使原鄉農業可永續發展。

 

 

  本次座談聚焦於原鄉農業代表之跨界交流,讓原鄉業者有發聲與釐清疑慮的管道,有助於提高生產者信心,並透過專家分享與多元討論,研議原鄉農業發展策略,有助於奠定計畫研提之論述基礎。與會人員對於本次座談會滿意度高達97%,並期許本學會未來可再多多辦理相關座談會,以持續促進原鄉地區之農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