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分享】辦理「農糧領域科技綱要計畫亮點成果記者會」

 

  因應各區域的農、水、土環境不同,連結土壤、水文與氣候特性,依區域的特性種植適合的作物,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攜手農糧各試驗改良場,長期推動「建立農糧作物生產區域發展」科技綱要計畫。本學會於109年11月27日於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協助農試所等農糧機關共同舉辦「農糧作物生產區域發展」亮點成果記者會,由農試所林學詩所長擔任主席,包括農委會陳駿季副主委、農委會科技處王仕賢處長、農糧署陳啟榮主任秘書、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盧虎生院長,運籌管理學會鄒篪生榮譽理事長等,會同全台農業十一間試驗改良場所首長們共襄盛舉,共享農業科研甜美的果實。

  本次發表會展出「農糧作物生產區域發展」科技綱要計畫百大重要成果,包括水稻、雜糧、果樹、蔬菜、花卉、種苗、有機友善、農機推動等,豐富多元,實質展現我國於農糧領域之軟實力。展場設計分成五大價值展區,包含「優質保健」、「高效省工」、「安全友善」、「多元價值」、「放眼國際」、內含共計23項實體成果,並提供農糧百大亮點線上成果展,讓各界人士能夠隨時隨地共享區域農業之創新成果。

  農試所所長林學詩表示,農委會從2017年到2020年推動建立農糧作物生產區域發展科技綱要計畫,期間育成各種作物新品種127項、農業相關技術移轉247件,以及促成生產投資金額合計約4億元。期間也成就許多新興科技綱要計畫的形成,因此農糧領域計畫一直以來都是農委會最重要的科技綱要計畫。當天現場發表研究成果亮眼,包括機械研發類之大豆選別分級設備,已能代替挑選人力,做到分層選別、物料分流,作業能力每小時可達200KG以上,選別精度亦達99%,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提高選豆效率;作物育種方面有蓮霧台農3號,外觀亮麗、風味佳、低溫受害率及夏果病變率較低,實質提高農民收益、得以調節市場產期,成為消費者常年皆可購買之品種;青油菜台南四號兼具口感、好種、耐濕與收穫時間短等特點,適合有機栽種,成為校園營養午餐菜單上的新寵兒;而質譜快檢的應用與普及,將過去3-7天才能出具之報告,縮短至10-15分鐘,除抽檢量能提升,也能即時守護民眾食安權益。

  本次亮點成果展,主要是能讓社會大眾看到台灣農糧科研團隊技術研發之成果,在有智慧化和數位化的技術導入後,農糧產業將有更革命性的進展,成果將與國際市場接軌,使台灣農業產業更加具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