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會於106年6月13日舉辦內部教育訓練課程「循環經濟」之導讀

(圖片來源:資源循環台灣基金會)

  全球環境歷經工業化發展及傳統線性經濟的思維,受到了嚴重的影響與變化,近年來氣候變遷、天然資源匱乏及環境汙染問題不斷。2015年巴西鐵礦坑的崩塌、2016年印度發生史上最嚴重乾旱,甚至學者預言至2050年海裡的塑膠將會與漁業資源一樣多。

  藉由循環經濟的概念,解決傳統線性經濟產生的問題,如缺乏資源、廢棄物過多、廢棄產品價值低等。廢棄物只是錯置位置的資源,從4個循環的思維:1.天然資源有限;2.生產者責任擴大;3.使用取代擁有;4.廢棄物不該存在,來改變市場的價值觀。並透過5項重要概念實現

循環經濟的構想:

1.產品重新設計:產品以模組化設計,根據需求性替換部分零組件,而非整體產品的丟棄與購買,如FairPhone。

2.擁有權轉移:以租用來代替擁有,與大眾共同使用產品,提高產品的利用率,如微笑單車(YouBike)。

3.內循環的力量:將產品作二手或三手的翻新再利用,提高產品使用壽命與節省原物料的浪費。

4.廢棄物資源化:將廢棄資源的回收、加工及再利用落實,避免淪於降級回收之舊觀念。

5.產業共生:以產業結構的資源供需面,進行盤點與建立共享共構模式,將工廠的廢棄資源作為其他工廠之原料或能源來源。